德法教研室集体备课会:为思政教育注入新活力

来源: 作者:发稿时间:2025-04-14浏览次数:

4月9日在行政楼811会议室,思政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集体备课会,以视频学习的方式对廖奕教授围绕《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第六章修订教材进行专题培训。此次培训聚焦教材修订的时代意义、教学理念创新以及大思政格局构建,为思政教师带来了一场思想启迪与实践指导并重的“知识盛宴”。

精准把握修订内核,明晰时代导向

廖奕教授在培训中深入剖析了第六章教材修订的要点,强调教材内容紧密贴合时代脉搏。他指出,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新增内容着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舆论与信息传播,培养理性思维和媒介素养。这一修订不仅回应了时代需求,更为学生在多元思潮冲击下坚守正确价值取向、筑牢思想防线提供了有力支撑。

创新教学理念,提升育人实效

培训中,廖奕教授分享了诸多创新教学理念,倡导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转而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多元化方式。他以社会热点法律事件为例,展示了如何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生动案例,激发学生兴趣与参与度。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教学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塑造、能力培养”转变,真正实现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入脑入心。

融合多元元素,构建大思政格局

廖奕教授还强调了打破学科壁垒的重要性,提出将法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有机整合,丰富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他呼吁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学校营造良好氛围,家庭注重言传身教,社会提供实践平台,三方联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此次培训为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学院院长毛传清认为,廖奕教授的分享不仅拓宽了教学思路,更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向。未来,学院各个教研室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探索思政教育的新路径,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法治观念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