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参加精绣河山”思政大课座谈会

来源: 作者:发稿时间:2025-04-24浏览次数:

4月10日,武汉文理学院教师代表阚欣应邀出席了在江汉大学师生服务中心隆重举行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暨共同聆听“精绣河山”思政大课座谈会。在此次会议上,人民网栏目负责人、湖北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总策划刘薛蒂向与会师生传达了这一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精绣河山”思政大课是由人民网、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委网信办、湖北省教育厅以及江汉大学共同精心打造的。该课程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爆破行业协会会长、精细爆破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谢先启,校党委书记覃道明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菲教授担任主讲人,充分利用了“大师资”优势,通过生动而真实的案例,讲述了江大师生在精细爆破科研与实践中不懈奋斗、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辉煌历程。科研工作者们“以千钧之力,精绣大好河山”的爆破成就以及“敢为人先、永争第一”的爆破精神,深深触动并鼓舞了广大师生,引发了热烈讨论,取得了显著的思政教育成效。

在座谈会上,江大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向人民网赠送了锦旗。武汉文理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汉经济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江汉大学实验学校等9所武汉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成员单位的教师代表们,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围绕思政课建设的模式、内容、方法、协同合作以及观看“精绣河山”思政大课的心得体会和成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我院阚欣老师发言:中国大地的每一寸锦绣,都是科技理性与人文温度交织的结晶,更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时代答卷。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结合教学实践,分享三点体会。 一、以“不破不立”的智慧,诠释科技创新的哲学厚度。当精准爆破的瞬间定格时,我看到的不仅是岩石的碎裂,更是一种突破桎梏、重构秩序的哲学力量。科研团队从“教育奠基”中汲取知识图谱,在“人才接力”中传承技术密码,最终以“工程实践”完成对自然规律的致敬。这种“计算千万次,只为毫秒间”的执着,正是中国科技工作者“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精神缩影——他们用公式与数据雕琢山河,却始终以人民福祉为价值原点。这启示我们:真正的科技创新,既要有“破壁”的勇气,更要有“立心”的担当。 二、以“三位一体”的格局,筑牢立德树人的实践根基。爆破团队的故事,生动诠释了教育、科技、人才的共生逻辑:教育是根系,为科技突破涵养创新思维;人才是枝干,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践动能;科技是果实,最终反哺社会发展的深层需求。*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解构岩石的力学方程,更要引导他们读懂方程背后“重塑山河”的民生意义。三、以“山河为卷”的胸襟,培育心怀家国的时代新人。 曾经课堂上一个学生的提问:“老师,我们学的知识真能改变世界吗?”今天,我想用三个“看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让学生看见技术参数中的人本温度,看见公式推导中的生态智慧,更看见个人奋斗与民族复兴的同频共振。我们让青年学子在触摸山河脉动中,厚植“科技向善”的价值信仰。

江汉大学带来的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激励我们不断将这份支持化作前行的动力,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办好教育、携手共进,让大中小一体化的教育力量传递得更远、更久。